医声医事|张澍田教授谈消化内镜学的前景与未来
张澍田教授
非常感谢张教授百忙中接受中华消化网及中国消化界的专访。
消化界:我们知道,这次2016消化内镜年会(武汉)是您就任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以来的第一个年会,那么这次会议和以往各届年会比较有哪些特色或创新呢?
张澍田教授:分会决议在学组基础上增设了协作组,现在分会设8个学组和9个协作组。本次年会的分会场是按照各学组、协作组承办制;有些学组开设了两个场次,再加上青年委员会共计21个场次,规模是历届之最。
其次,此次会议形式与往届也有不同,专题报告、现场操作演示、病例讨论、图像/视频评比大赛等多种形式同时展开,真正做到看、听、学、用全覆盖。
再者,中国的消化内镜技术在不断积累和创新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大家知道,以往开年会,我们都用Endoscopy(消化内镜术)这个词,今年,我们用了Endoscopology(消化内镜学)这个词。这是一个全新的英文单词,也是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把这个单词应用于大规模的学术会议。我们希望Endoscopy(消化内镜术)未来可以发展完善成为Endoscopology(消化内镜学);让消化内镜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此次大会的宗旨就是要把消化内镜当成一门学问来做,而不是单纯的当成一项技能。
消化界:一项技术成为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就像消化内镜从学组发展到分会一样,一定会经历时间的验证。那么,请您就目前中国内镜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最前沿的内镜诊疗理念做个简要的介绍。
张澍田教授: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128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有26203名消化内镜医师,14532名消化内镜护士,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病例2877万例,这些数字见证了中国消化内镜事业这些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
分会成立以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下,为促进中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也使得中国的消化内镜技术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目前的与世界接轨,并且在个别领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比如ESD和POEM技术目前中国与日本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
关于内镜诊疗理念,我们拿早癌防治举例子。要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是早癌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医务工作者工作重心要从治病转向治未病,转向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对于消化内镜学分会来讲,未来更多的是倡导早癌的预防、早癌的早诊、健康的生活理念、帮人民群众树立起健康体检的意识,从源头入手,遏制住早癌;另外,消化内镜的操作流程、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及病理诊断是判断病变性质及决定治疗方案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分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消化内镜整个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不断降低误诊、漏诊率。
消化界:您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中国消化内镜领域顶尖专家,有什么想分享给全国消化医师、消化内镜医师的?
张澍田教授:创新、规范、普及、交流、引领这十个字就是消化内镜学分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对消化内镜医生的期待。
创新:大健康问题是根本问题、是民生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内镜技术与设备更是日新月异,不断的推陈出新,因此,如何掌握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越发显得重要,消化内镜一定要重视原始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以最好的态度、最好的技术和最顶级的设备立足于健康行业。
规范:中国人口基数大,健康意识普遍淡薄,消化系肿瘤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近些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整体来讲是大而不强,不够规范化,因此,接下来将着眼于深度,规范化消化内镜的运用与操作,以此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升整体诊疗水准。
普及:着眼广度,当前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无论是消化内镜队伍的业务水平还是内镜设备都有待提高。因此,接下来就需要配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不断改善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水平,逐步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差距,将消化内镜技术在全国普及。
交流:一方面要保持学术开放,积极主动的同国际先进技术及诊疗理念进行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学术自信,国内在做好上面提到的创新、规范、普及这三点之后,可以大胆的走出去,将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不仅仅是修路和搭桥,我们还有我们的文化和软实力,其中医学是重头戏,而消化内镜技术成熟、效果确切且立竿见影,将大有可为。
引领:一方面把消化内镜学的发展方向引领到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国际潮流与前沿动态。
再次感谢张澍田教授百忙之中接受中华消化网及中国消化界的专访。
专家名片
张澍田教授
张澍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获卫计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 “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消化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如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晚期癌的支架置入,肝硬化出血的结扎和硬化、溃疡病出血的内镜下止血,胆结石的内镜下取石,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社会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消化内镜组织(WEO)科学委员会委员。
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包括 “863”计划1项、“973”前期计划1项、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1项、“十二五”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原卫生部公益基金1项等。主持或参加国际/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28项,近5年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杂志上发表论文17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编著专著7部,获批专利2项。牵头及参与制定临床诊疗、内镜规范化操作指南14项。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华消化网”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华消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华消化网”。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