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 珍惜当今 开创未来——杨云生教授访谈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

各位同道,大家好!
 
值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重庆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1980年成立,历时34个春秋、先后十届委员会,在9名名誉主任委员、9名主任委员的带领下,32名副主任委员、127名常务委员、300名委员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发展到今天、再次汇聚重庆,召开第十次由分会主办的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回首历史、放眼今天、遥望未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举办的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与时俱进,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坚实、不朽和历史性的贡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于2013年11月换届、2014年元月就职履行职责。在名誉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指导下、经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会史编辑委员会——2015年隆重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成立35周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新增设了5个新的委员会和13个新的协作组,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消化病学分会的工作效能。
 
中华消化病学院:2006年成立,周丽雅教授、吕农华教授牵头。负责继续教育项目。
 
组织委员会:2014年成立,系常设机构,由陈旻湖教授牵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及各省主任委员组成,负责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
 
学术委员会:2014年成立,系常设机构,吴开春教授牵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部分委员及各学组、协作组的组长组成,负责分会学术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青年委员会和青年协助组: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成立,唐承薇教授牵头。根据我国青年人才发展需要,扩大了青年委员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协作组,为消化病学今后发展筹备人才。
 
国际委员会:2014年成立,系常设机构,李延青教授牵头。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国际影响,培养我国消化病学人才。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与美国消化学会AGA 签署了互利合作备忘录,将在医、教、研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共识指南委员会:2014年成立,袁耀宗教授牵头。有计划、系统制定管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共识、指南、规范等专家意见的制定,积极推进消化病专业的规范化进程。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网站委员会(网址:中华消化网www.csge.org:2014年成立,任建林教授牵头。实现网络时代中华消化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递,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专家资源成为我国消化医师和相关专业需求的权威和坚实信息资源库。
 
现代医学发展十分迅速,消化病学亚专业的发展不断涌现和深化,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原来5个学组、2个协作组的基础上,优化和新成立了功能胃肠病、生物样本库及转化医学、病理学、老年消化、食管疾病、身心疾病、中西医结合、微生态、营养支持、儿科消化、消化临床流行病学、整合医学共12个亚专业协作组。在青年委员会基础上,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委员或地方医学会推荐,青年委员选拔答辩会,最终分别由51人和36人组成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及青年协作组。为我国消化病学不断发展储备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舞台和发展平台。
 
本届委员会还任命了新的秘书处,秘书长刘玉兰教授,副秘书长姜泊、房静远教授,秘书陈东风、任建林、时永泉教授及孙刚、彭丽华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下一年度的主要工作思路是突出学科建设,强化学术交流,注重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临床能力,加强培训指导。
 
首先是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青年分会场及英文论文交流和比赛,发掘新人,培养人才。大力提升科研水平,紧跟国际学科发展方向,培育我国消化病研究特色优势,强化临床科研的工作,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建立以学组、协作组为依托,跟踪、开创消化病学新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消化事业临床、科研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是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将DDW 、UEGW引入我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Congress ofGastroenterology China, CGC);与AGA签署合作备忘录,搭建中美双方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的平台;成立国际委员会,与国际、亚太国家等学术组织联合主办学术会议,增强中国在国际及亚太地区的学术影响与地位。
 
第三是大力推进全国消化病学的继续教育,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解决会议期间不能全面学习相关课程或讲座,所有大会报告内容均可免费登陆中华消化网站(网址:www.csge.org)进行自由浏览,可在会议期间和会后便捷的交流和学习
 
各位同道,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消化的光荣历史,珍惜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华消化网”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华消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华消化网”。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友情链接